这里用到的服务器日志格式是 Apache Common Log Format (CLF)。简单数来,你看到的每一行都是如下的样式:
一个详细一些的字段说明如下:
一个详细一些的字段说明如下:
第一项 ,发起请求的客户端IP地址。
第二项 ,空白,用占位符“-”替代,表示所请求的信息(来自远程机器的用户身份),不可用。
第三项,空白,表示所请求的信息(来自本地登录的用户身份),不可用。
[01/Aug/1995:00:00:01 -0400]
第四项,服务器端处理完请求的时间,具体细节如下:
[day/month/year:hour:minute:second timezone]
第五项,客户端请求字符串的第一行,包含3个部分。1)请求方式 (e.g., GET, POST,HEAD 等.), 2)资源,3)客户端协议版本,通常是HTTP,后面再加上版本号
第六项,服务器发回给客户端的状态码,这个信息非常有用,它告诉我们这个请求成功得到response(以2开头的状态码),重定向(以3开头的状态码),客户端引起的错误(以4开头的状态码),服务器引起的错误(以5开头的状态码)。更多的信息可以查看([RFC 2616]).
第七项,这个数据表明了服务器返回的数据大小(不包括response headers),当然,如果没有返回任何内容,这个值会是”-” (也有时候会是0).
升级为终身VIP,即可免费下载全站所有千余TB网络资源,点击 >>> 资源目录 查看所有资源,覆盖音乐、影视、有声书、电子书、漫画、动漫、课程等,不限时间次数,永久免费,点击 >>> VIP特权 了解更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