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我们村里的年轻人》讲述了山西汾阳村村民投票选出了合作社新领头人贾大山,并在贾大山的带领下劳动致富,后来贾大山抗洪牺牲,新领头人杨万里带领村民搞大变革,使山西汾阳村发展地越来越好的故事,一起脱贫的举动令无数观众泪目,今天就一起来看看这部精彩的电影吧。
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剧情介绍
远处,两辆自行车飞驰而来,原来是孔淑贞和李克明从洪洞县小型水电站学习归来,续集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。大队派孔淑贞和李克明去学习,本是要他们回来领导修电站。老社长和刘会计正在计算劳力,全年尚缺3600个工。如今见孔淑贞和李克明回来,立刻抓他们下地劳动,不同意修电站。
但是副大队长高占武的意见恰恰相反,他认为正是因为缺少劳力才要修电站,两人意见相持不下,于是他们回到公社找党委书记“告状”。途中恰好遇见了赵书记,他不说谁对谁错,而是同他们来到村里听取群众的反映,社员们纷纷要求办电站。
老社长听见群众的呼声,自知理屈,只得点头同意。水力发电站的工程立刻动工了。李克明白告奋勇地设计水电站的图样。经过一夜的苦战,图样完成了。大家一看,无不称赞。心直口快的冯巧英说图样太阔气,不符合需要。李克明一听就火了,两人话不投机,便争吵起来,幸亏高占武和曹茂林走来,鼓励了李克明,说服了冯巧英。两人心服口服,敬佩高占武的见解,李克明决心重新设计。冯巧英并不是孔家庄的姑娘,她是别村派来学习的。
这件事本来与她关系不大,而且又是与李克明初次相见,可是她的性格就是这样,有意见就提,因此这次争吵,不仅没有妨碍他们的同志关系,而且成了他们爱情的开始……
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为什么这么受欢迎?
影片塑造出一个个各具特色、令人喜爱的年轻人形象,如勤于思考、性格沉稳的复员军人高占武,热情聪慧、勤劳干练的孔淑贞、朴实能干的曹茂林等等,使人难以忘怀。同时,影片在轻松热烈的基调中,探讨了对农村存在的先进与落后、革新与保守之间的矛盾的认识,提升了影片内涵,使其成为建国后反映农村生活影片的代表之作。
《我们村里的年轻人》上映后,轰动一时,好评如潮,在全国各地,许多都市年轻人向往农村,而更多的农村年轻人则成立李亚林班、孔淑贞班,立志将青春奉献在家乡这一片又一片热土上。
它将社会主义农村沸腾的生活,与青年人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,乐观向上的生活情趣相结合,真切、充分地展示了农村欣欣向荣的时代风貌。以至于当时的都市年轻人,都无限向往的电影里那种青春火热的生活。
是新中国农村题材电影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。以高占武、孔淑贞为代表的年轻人要改变家乡面貌,挖渠引水就是为了让家园变得更加美好。高占武、孔淑贞这两个典型角色的塑造,奠定了李亚林、金迪在中国电影界的地位,也因此,他们被评为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。
《我们村里的年轻人》通过一群农村青年劈山引水、建造水电站从而改变家乡面貌的壮举,歌颂了年轻人投身家乡建设等,充满了正能量,所以在当时也是一度火爆,甚是受欢迎。